期刊检索
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>
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治经济逻辑(1949~2019年)
摘要:

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,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由非正式金融主导,变为正式金融主导,由传统的民间自发和社会主导,迅速转变为行政主导;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,又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的改革进程。本文提出了“中国农村金融之谜”,即为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,金融迅速发展,而农村分享较少,基本金融服务依然缺乏?对此问题,本文探究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治经济逻辑,从系统层面对改革过程做历史与政治经济分析,并对改革策略和计划做出评估。本文认为,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,逐渐从行政主导下的行政捕获,走到了市场主导下的市场抽取:在行政主导时期,金融机构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建设扮演储蓄动员机器角色;在市场主导时期,市场体系继续将农村资金抽取到利润更丰厚的城市和工业部门。行政捕获和市场抽取的交替变化,使得农村一直未得到金融自主权,带来了持续多年的选择性信贷政策和金融抑制。当国内资金供求形势由短缺走向过剩后,国家开始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方向性转变的系统改革,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次实施,意图将汲取之手转为帮助之手,重振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。然而,国家的支农政策依然受到市场主导的妨碍。利用并跳出“政府-市场”的两只手逻辑,引入“政府-市场-社会”的大三角逻辑,才能系统地整合正式和非正式金融,构建政策金融、商业金融和社会金融三者协调的农村金融新格局,促进城乡金融均衡发展。


作者: 周  立



作者单位: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


关键词: 农村金融体系  金融改革 行政捕获  市场抽取  政治经济逻辑